发布时间:2024-09-20 17:43:31作者:kaifamei阅读: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作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扎实有效推进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在基层落实,应当建立健全动态监测数据库、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机制和分类分级帮扶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动态监测数据库。对具有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员/家庭进行全面摸排,精准掌握脱贫边缘家庭以及因疾病、事故、灾害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低收入农民家庭情况,实现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动态监测数据库,有效落实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二是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机制。充分用好县乡村三级网格员队伍,对具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家庭进行风险预警。要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有效建立联动协作机制。设立不同预警等级,建立分级预警机制,确保精准预警。通过解决一个问题,化解一类风险,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三是建立健全分类分级帮扶机制。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要通过综合性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进行兜底,保障基本生活底线,完善社会救助多元化举措。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要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基础上,既要扶志又要扶智,积极引导自立自强,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引入帮扶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对具有不同劳动能力等级的人员,实行分类分级管理,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帮扶方案,完善常态化分类分级帮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