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7 17:09:17作者:kaifamei阅读:次
问题问的很含糊,我理解这里的导师主要是指大学或者研究机构里,可招收研究生的副教授或者以上职称的人。
如果是问这样的人怎么才算是好导师,个人的观点是没必要把他们标签化,要求他们学术上高精尖,德行上高大全。
有人可能会说:身为导师,就必须做到德才兼备,否则不配为人师。诚然,这样的导师的确是人生的幸运;但也有点儿苛刻了。
从职业角度来说作为导师,可以说只是一份工作。如果他们能做到专业上刻苦努力,德行上真诚友善,就已经可以算作好的导师了。
毕竟,不是所有的医生都是白求恩,所有的干部都像焦裕禄……,都是平常人,没必要给别人贴上标签。
不知道题主的本意是什么。单从字面上看导师就是教师,在英语中也是如此。那么什么是好教师呢?许多人会说应该德才兼备。在才的方面,应该高、精、尖。在德的方面,应该完美的。要知道,对绝大多数的教师而言,教师仅仅是一个职业。就如千万大众所从事的职业一样。社会对某一个行业提出过高的标准没有一点好处,如果按这个标准大家都不是好教师,学生怎么想呢?我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只能影响教育质量,没别的效果。我觉得,在才的方面,能胜任教就行了。在德的方面,能遵守国家的师德要求标准就行了,这个要求已经不低了,这里面就包括了人们关注的对学生的爱心。不要想别人都是雷锋,都来帮助我。
在中国人心理,总是喜欢把某一行业的道德标准提的很高,这是错误的,承认不存在某一行业高贵,某一行业下贱,也就不存在某一行业的道德标准应该高一些。没有说某一个行业可以做的差一点,可以以次允好,可以假冒伪劣,可以欺诈。有吗?没有!对人家提高道德要求,结果出现了不正常的现象,什么强迫让座,甚至动手打人,能动手打人,说明身体很好,为什么要人家给你让座。还有在高铁上,没座票的人要有座票的军人给他们让座。我只想问为什么?这不是社会的进步,是道德绑架下的堕落。行业不正之事不断有报道。所以,所有行业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才是正路,而不是强调几个行业。 每个人都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才能上去。任何一位导师都是从研究生阶段过来的,在他们心中应该很清楚作为一位称职的导师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认为一个好的导师或者准确地说是称职的导师一定是从培养学生的角度出发的,这是他作为导师身份最应该做的。包括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日常科研指导和循循善诱甚至人生路上的启发与引导。
目前,中国高校的导师队伍良莠不齐,很多高校缺少相关的监管和考核机制,导师手中权力太大,摊上不良导师的学生很难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科研氛围,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损失。
最后,再次提醒各位考研的同学认真对待选择导师的问题,为自己负责。
谢谢邀请。我现在是一位研究生导师,至今带了20多位研究生。20年前我是一位研究生,也有自己的导师。从硕士到博士,到后来的访问学者合作导师,我讲讲我的经历,和我对导师的看法。
那时候对我们的要求很严,因为导师每个晚上都去教研室;所以会在每个人周围问问进展。这样的环境,我们当然少不了抱怨。抱怨老师太严,对学生太不好。不但干活不给钱,而且霸占我们的业余时间。可是就是在那2年半,我出了篇研究论文,开了一次国际会议。给长辈说起来,他们都说:“你们导师对你真好!" 是个好导师。
后来有机会去了国外做访学,联系到一个国外有名的教授。他要求我们每周两次单独见面,一次聊思路,一次讨论文献,工作上一丝不苟,生活上又经常带我们吃好吃的。更让我惊讶的是,他能把我女儿当朋友,聊集邮,聊集币和各种爱好。这样的导师曾经让我整晚为了课题上的事熬夜不睡,也让我为他的大男人的小细心感动不已。
当我年轻气盛时,希望我的学生科研突出,成绩卓著;
当我有了经历时,我会希望我的学生稳重大方,少出事情;
当我站的高了,希望学生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将生活和工作做最好的权衡。
所以,好导师,没有固定的标准。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有缘的师生大家都会觉得是最合适的。
在此,向我的三位导师致敬!感谢您们的影响,我才成了现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