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4 18:22:11作者:kaifamei阅读:次
谢谢邀请,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这个和网络上其他数字货币不一样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信用背书与币值稳定。试想一下,一个币值不稳定的货币,如何能够广泛流通呢?假如一个比特币昨天只能买一个鸡蛋,今天居然能买一辆车(比特币确实是这么个现状,第一笔比特币购物,是买的披萨吧,好几十个比特币买了一个披萨,今天一个比特币,不客气的说,买个车没问题),币值波动如此厉害,谁还敢用,敢持有?
货币的三大特性:流通,储蓄,稳定。比特币不具备任何一个特性,比特币的流通需要矿工挖矿工作确认,比特币2100万个挖完之后呢?还如何用来确认交易?有的人可能说肯定还有办法,但是我想说的是,那必然增加了流通成本,这已经违背了货币流通的基本原则。储蓄和稳定,就更不用说了,大家都看到眼睛里了。
而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信用作为背书,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国的财政收入作为币值保障,也是一种账面资产,这这都不是比特币之流可以比的。
这个问题就由小鹿来回答哦!
估计这几天最让币圈沸腾的消息就是,央行要发行数字货币咯。而且根据央行的说法,估计央行的数字货币会比Libra更早发行哦。
其实第一次听说央行要发数字货币的时候,小鹿倒是有点小吃惊。毕竟说起来,国家政府跟去中心化的概念似乎一点都搭不上边。因为提起数字货币的话,人们所想到的必然是比特币,以太坊之类的开源数字货币。不过从目前央行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央行的数字货币,和目前市面的主流数字货币还是有所区别的。
首先在技术上,央行的数字货币所采取的技术并不局限于区块链。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其实之前中国央行的穆长春副司长演讲中就曾经提过“从央行的角度来讲,我们从来没有预设技术路线,并不一定是区块链,任何技术路线都是可以的,我们可以称它为长期演进技术。”可以说,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央行在研究数字货币技术方面所持的是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它并没有完全否认使用区块链技术,但是也提出不一定也不完全是区块链技术。
关于这点,小鹿估摸着如果采取区块链技术的话,有个问题估计会比较难以绕开,那就是如何满足在中国市场中的高并发问题,所谓的高并发问题就是在短时间内服务器同时处理多笔交易的能力,如果数字货币要在全国发行,那么这个问题将是无法绕过的。我们可以来看看其他货币的数值,比特币每秒处理交易的数量是7笔,以太坊是每秒10-20笔。而根据Libra的白皮书的数据,是可以达到每秒1000笔。可是,如果放到中国市场的话,这些处理速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来看看国内的网联交易数据有多可怕。单是去年双十一,交易峰值达到了每秒92771笔,这对于区块链化的处理方式将是极大的挑战。
而且在管理方式上,央行的数字货币也是有别于比特币等当下主流数字货币,因为央行的数字货币还是会采取中心化的管理模式的。毕竟央行投放的数字货币行为,还是需要对社会公众报以负责的态度,因此依然需要保证央行在投放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以便于统筹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指定运营机构超发货币的风险,并在匿名交易的基础上,实现三反(反洗钱,反逃税,反恐怖融资)的保证。因此央行的数字货币一旦发行,对于贪腐和犯罪行为的监管将加大力度,也有助于国家在金融行为上的集中管理。
再者,央行的数字货币和目前的主流数字货币还是有性质上的区别。如今中国对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定性是商品而非货币。这类数字货币的背后并没有国家的信用背书,因此在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话,价格上很容易出现较大的起伏波动,因此若作为货币流通,则会影响到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对于日常支付上也多有不便。而央行所发行的数字货币是基于国家信用背书的法定数字货币,因此也只有国家才可以对其发行和调控,因此才能保证其稳定性,并更好的保证金融体系的有序运行。
其实对于小鹿来说,国家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要复杂的多。因此可以看出,在对待发行数字货币这件事,国家还是相当谨慎的,在经过五年的摸索和开发后,目前央行的数字货币呼之欲出,目测引入CBDC的时机已经接近成熟。据某些专家的预测,如果顺利的化,估计我们央行的数字货币将会比Libra的投放时间更早哟。
央行即将发行的数字货币和比特币有什么区别
先理一理什么是比特币
比特币Bitcoin是一种基于去中心化、采用点对点网络与共识主动性、开放源代码,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的加密货币,比特币由中本聪于2008年10月31日发表论文、2009年1月3日,创世区块诞生。
任何人皆可参与比特币活动,可以通过称为挖矿的计算机运算来发行。比特币协议数量上限为2100万个,以避免通货膨胀问题。使用比特币是透过私钥作为数字签名,允许个人直接支付给他人,与现金相同,不需经过如银行、清算中心、证券商、电子支付平台等第三方机构,从而避免了高手续费、繁琐流程以及受监管性的问题,任何用户只要拥有可连线互联网的数字设备皆可使用。
但是由于比特币区块链在一定时间内能接受的交易量有限,约每10分钟能接受最多2,500笔交易,交易手续费也会随着比特币交易量而波动,在2017年6月,小于1毫比特的交易,交易手续费已远远大于交易金额。
央行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1、比特币是虚拟货币,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
虽然同为数字货币,比特币是一种虚拟货币,它只是一段程序,没有强制机制保证它能对应任何实物,靠区块链的分布式信任机制维持价值;而央行的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具有锚定法定货币的功能,它是人民币的一种表达形式,由国家保证它的购买力。
其次,比特币采用的是区块链技术中的公有链,即任何人都能任意加入、进行交易、读取数据并且争取写入数据的权限。而央行的数字货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兼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姚前之前的介绍,会采用私有链,也就是说:加入网络不是任意的(预计还是跟银行开户一样的要求),不同的用户读取数据的权限受到不同的限制、只有指定用户能读取完整的数据,以及只有指定用户拥有写入数据的权限。
同时,比特币因为采用了公有链,所有用户都能争取写入权限,所以需要设计一套机制决定写入权(记账权)归谁。如上面所述,它采用的是工作量证明机制(PoW),让竞争者解决计算问题,由于这要消耗相当的计算能力,也就是付出相当的成本,所以也起到了剔除恶意记账者的作用。
而私有链里因为已经选定了可信节点来担当记账工作,就不再需要这么一套机制,同时也不用为记账者提供奖励,因为不会出现没人愿意记账导致系统瘫痪的问题。这样提高了效率,节省了运算力,也省下了奖励,只是需要加强对这些节点的保护,防止权限被窃取。
3、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央行数字货币本质上是中心化的
比特币网络是去中心化的,而央行的数字货币据介绍可能是底层的去中心化区块链交易网络和上层的中心化机构的组合。很简单,央行不会把货币的发行权交给一个自动运行的系统,一来估计不放心,二来央行要通过不同的货币政策调节市场上的货币量(想想我们的基础课)。所以数字货币的交易可以去中心化地进行,而它的发行和回笼依然基于传统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来完成。此外,央行也会拥有比区块链里的节点更高的权限,进行验证监测、读取写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