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10:51:01作者:kaifamei阅读:次

解读: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办法》答记者问

关于启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从业单位和个人执业情况信用记录系统”的公告
根据《办法》要求,信用记录系统于2021年9月1日启用。系统网址为http://soilcredit.mee.gov.cn。
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通过“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访问信用记录系统;从业单位和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网址访问。从业单位应向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分配账号。
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从业单位按《办法》规定记录信用信息,社会公众可通过系统查询信用信息。操作手册已上传至系统首页。如遇问题,请联系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联系方式:
(010)64197861/84757910(综合协调)
(010)84915202(技术管理)
(010)84913912(技术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1年8月26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1年8月27日印发
公示平台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指导下建设,提供建设项目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与修复方案、效果评估等阶段的网络公示服务,是社会公众了解地块土壤污染状况的有效渠道。
公示平台建立了以位置坐标为基础的公示系统,微信公众号实时查询周边地区建设项目土壤污染状况,便于公众查阅、参与和监督各建设项目环保工作。
土壤信息服务平台
土壤是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基础,具有支撑农产品安全、维持生态环境质量和保障健康等功能。我国地理跨度大,土壤类型丰富,利用方式多样,开发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土壤压力增加,耕地复种指数高,土壤质量总体低下,障碍因素多,重金属、农药、农膜等有害物质积累导致土壤健康恶化,影响农产品清洁生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一直重视土壤数据资源积累及共享利用,2009年起开始建设“中国土壤数据库”,2013年建成较为完整的土壤数据资源体系。2015年成立“土壤科学数据中心”,提升土壤数据资源规范化程度和线上服务能力。2016年起设计并构建“国家土壤信息服务平台”,提升土壤数据空间可视化分析水平和用户获取数据资源的便利性。
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平台帮助监测土壤,共享信息,评估土壤环境状况,实时分析化学特性,检测污染物,监测生物多样性。通过连接监测仪器、用户端、数据分析系统和分布式网络环境,提供多种可靠的数据来源和服务。该系统利用GIS数据系统,监测土壤侵蚀、空气污染、水污染、植物生长等多个参数,收集、管理、存储和共享土壤资源数据,促进土地管理者的应用。通过统一系统汇聚各类地理信息,方便快捷地访问。
通过该平台,可以获取大量有关土壤环境的有用数据,解决不同类型的土地质量问题,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