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8 14:39:06作者:kaifamei阅读:次
简要归纳可以从三个角度看问题:
1、腾讯和阿里,在消费者一侧的营销已经做得很极致了,互联网普及率超高的今天,以眼球效应的人口红利没有可以更多的挖掘空间,消费互联网发展已经遇到了天花板。
2、产业互联网的意义:用户喜欢企业,不能只靠眼球效应,更重要的是产品好。从产品供给角度看,还有广阔的提升机会。不断提高产品和客户的匹配度(个性化产品),降低生产和运输过程损耗,提高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提升),都可以使得产品更具竞争力。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到产业,制造业的老板们很有意愿引入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机床、智能物流、智能生产线等)
3、腾讯和阿里希望借助消费者的规模,去反向影响产业发展,从而获得更深程度的产业链控制能力,因此高度重视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掀起了下一个时代的互联网竞争格局,也是国家高度关注的。腾讯和阿里只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角色之二,还有一大批对产业互联网有影响力的机构、企业、政府部门都做了大量工作。这也是国家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首先感谢您的阅读!
我本人也是互联网从业者,近年来明显感受到产品互联网的日趋火热。
产品互联网为什么这么受关注?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人口红利消失,消费互联网增速放缓
先来理解下“产品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化影响需求侧,产业互联网可直接影响供给侧;消费互联网是to C,产业互联网是to B。
目前大家使用最多影响最大的基本都是面向用户的消费互联网,比如微信、淘宝、外卖等。消费互联网的崛起是得益于中国庞大的人口红利,而当前中国的出生人口在下降,互联网大平台的用户新增速度都在放缓。自2017年,网民总数稳定在10亿以上,逼近饱和状态。TO C的流量经济、流量红利已经走到了尽头。
传统产业:基础雄厚但效率不高
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全的产业门类,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世界级的工厂,在华强北没有你找不到的元器件。不过,我们的产业配置比较分散、效率比较低。
这就给了产业互联网大施拳脚的巨大空间了。
产业数字化,传统产品积极拥抱互联网
传统与互联网从来都不是相对的。
产业数字化,就是把互联网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结合,应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连接、改造、重构。
当前数字化的应用领域正从互联网行业向政府、金融、零售、农业、工业、交通、物流、医疗健康等行业深入。典型的就是最近很火的新零售。
技术革新,推动产品转型升级
技术升级是推动历史变革的重要方式。
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区块链、Cloud云计算、Data大数据……
目前中国及全世界都在经历新的技术周期。一系列新技术、新理念、新政策将驱动产业变革,赋能传统产业。
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数据积累,在智慧城市、警务、教育、医疗、企业级服务等方面进行业务探索,形成产业互联网矩阵,将创业公司及上下游进行对接,最终重构传统产业。
产品互联网将是未来的发展重点,市场空间可能也将比to c更广阔。
因此,bat等互联网巨头都在积极布局产品互联网也不无道理。
关注我,获取更多深度解读
马化腾的解释
马化腾曾在腾讯2018全年业绩发布会上给出之所以关注产业互联网的解释:中国互联网民进入下一阶段,因为整个网民数量的红利已经没有太多。
同时马化腾指出,整个服务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是一个浪潮。 而Questmobile数据也佐证了马化腾的说法,2018 年6 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数达到11.07 亿,环比增长放缓至0.4%。
寻找新的增长点
消费互联网的大盘,已经步入存量用户时代,而产业互联网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风口。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爆发,以及5G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产业数字化成为可能,而作为互联网头部企业的腾讯和阿里在互联网技术及数据资源上相当有优势,布局产业互联网一方面是寻求新的流量洼地,另一方面也是在顺应时代潮流。
传统产业转型势在必得
从toC到toB其实是数字化消费的延伸。而产业互联网处于供给端,所涉及与连接的环节更多,可变现的途径也多,借力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优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也是在完善消费互联网的上游产业。
阿里和腾讯在产业互联网道路上布局已久,阿里云、腾讯云在各自企业都被拔高到企业战略高度,实际上是看到了产业互联网一本万利。
因为所有传统产业都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优化,而现在的传统产业实际上是割裂、零碎的,互联网技术能够将企业信息、产业结构等关联起来,等于是所有行业都可以被数字化再造一遍,这个过程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同时国家也乐见这样的前沿技术。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原创不易,你的关注和点赞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