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4 17:19:57作者:kaifamei阅读:次
我是张家小域,对于孩子读三年级时计算方面明显吃力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我家孩子目前读五年级,一二年级时数学都是95分--100分,所以也没怎么辅导。到三年级时,数学考试成绩就突然下降。这时候我也是那个急啊。着急归着急,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才是当务之急。下面是我当时采取的一些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根据孩子平时的数学作业来找到计算出错的原因:是数字看错了,还是抄错了,是进位或者退位时出错了还是乘法口诀不熟悉,还是基本的概念没有掌握牢靠,比如没有括号时的计算要牢记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内的等等,一句话,家长要帮助孩子和孩子一起找到计算出错的真实原因,再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方案,可以让孩子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比如做三年级的口算题卡。
2:家校合一,跟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和学习习惯。跟老师密切配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孩子辅导方案。建议有能力的(指的是有时间有耐心)家长可以自己亲自辅导,我就是自己亲自辅导孩子,这样可以密切跟踪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查缺补漏。没时间和没耐心的家长建议可以报一对一的辅导机构,如学而思、新东方之类的,既可以选择线下辅导也可以选择线上辅导。也可以选择本地一些比较知名的教育辅导机构。
3: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所以从现在起行动起来,及时的对孩子进行训练和引导,全面的夯实孩子的计算基础。对孩子的长远学习非常有利。

很多小朋友在较大的计算以及竖式计算方面都会容易出现失误。主要原因是2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的不够牢。计算能力的提高必须坚持每日训练。尤其对于计算能力比较差的小朋友,本身已经缺乏计算的熟练度和对数字的敏感度,应该更加严格执行,不能因为各种原因而疏于练习。
可以自己辅导,基础不好的选择1对1,基础好的可以上辅导班或培训班,机构越大师资越好,学而思、新东方都错。主要还是看孩子有没有兴趣,没有学习兴趣的孩子,上哪辅导都没用,首先要提升孩子的学习热情,这方面就主要靠家长的鼓励了
当然重要了。这个今后在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了,比如买个东西算个钱什么的。
对于计算能力,最重要的还是多多练习,俗话说熟能生巧。这是没有太多捷径可以走的,尤其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题。
我妈妈他们当小学老师那会儿,低年级孩子每天课前10分钟计算题练习。到最后全班孩子100以内加减法100道题最慢的10分钟都能完成。这对上高年级后乘除法运算、大数运算非常有帮助。可惜现在大部分老师都只是要求家长回家让孩子练习去了,而能够在课上抽哪怕5分钟时间都不愿意了!所以家长们自己和孩子在家加油练习吧,每天50题!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一谈。首先分析造成孩子计算能力弱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不良的计算心态。很多孩子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思考。由于缺乏练习,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计算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没有耐心和信心。
二、不熟练的知识技能。由于口算等基本功不过关,计算法则的不明确,没有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技巧,这是计算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不良的计算习惯。部分孩子书写马虎,字迹潦草;无论数字大小,是否熟练一律口算,不愿意动笔演算。

根据以上分析,要想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必须家校配合,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要加强指导和训练,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而计算题方法简单明了,家长如果有时间完全可以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训练,这样效果会更好。本人认为家长和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口算训练,为其他计算打好基础。
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只有基本口算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才能过好计算关。

二、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应包括以下几点:①做题当考试,有耐性,不急躁,即使做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②验算时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就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书写清楚,方便检查。③检查时不要受第一遍计算的影响,善于用不同的方法再做一遍,避免两遍计算犯同样的错误。④不使用计算器代替计算或检查。
家长可以在孩子平时做作业时,关注孩子是否做到了以上要求。家长千万不要代替孩子检查作业,否则孩子容易形成依赖心理,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孩子考试时想检查也不会、或静不下心。

三、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通过连续的、大量的练习来达到目的,而让学生反复做大量、单调的计算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有针对性、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孩子积极参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家长可以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以考试的形式来检查孩子的计算。出10道题(满分100),并且规定时间让孩子做,如有错题让孩子自己找错因,并错一罚三,如进步了就适当表扬或奖励,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总之,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共同努力!
整个小学阶段,计算都是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估计将占据60%到70%的比重。当孩子对数的概念、组成、顺序、大小和实际含义掌握得比较熟练以后,我们就需要强化孩子的计算能力,包括口算、心算和笔算等方面。
1)熟练掌握数的组成与分解
小学一年级,计算的重点主要是2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首先需要让孩子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为20以内的加、减运算奠定坚实的基础。数的组成就是指一个数是由哪几个数组成的,或一个数可以有几种分法。当孩子掌握数的组成与分解越多,越牢固,计算的方法就越灵活,速度就越快。
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是20以内数的计算基础,20以内数的计算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所以从一开始就帮助孩子学好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非常重要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熟练掌握,在很大程度也取决于孩子对10以内的数的组成与分解的熟练程度。
2)加强口算训练,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学生要能够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这也说明一年级的口算训练是很重要的一项训练。
对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需要通过训练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一般来说,在1分钟内,应该能口答30道题,有些孩子甚至能口答40到50道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孩子的口算训练。